提及茶空间,总是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中式和老派。

  不过近几年,随着茶文化的复兴与推进,在茶空间设计的探索中,已经有越来越多寻找生活雅趣的茶人,在中式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之间找到了奇妙的平衡。

  在现代元素的嫁接与杂糅中,我们看到了茶空间设计的多种可能。

   宋聘茶书院

   中式LOFT的修新如“旧”

  地理坐标: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139号“东信和创园”30栋东

  在现代都市中,作为咖啡馆、酒吧以及新派餐厅最偏爱的设计风格,西式LOFT工业风格已经深入人心。而LOFT风格与中国传统审美的结合,似乎还少为人尝试。

  从锁定这个已经有60余年的老厂房,到把它改造成今天的样子,宋聘茶书院主事施继泉,花了大概整整一年的时间。在保留老厂房原本架构痕迹的基础上,施继泉从宋聘号本身的品牌文化内核出发,向其注入了中国文人的元素和精神。

\
\

  高大开敞的空间、类似戏剧舞台效果的复式结构、开放式的格局……在佐以对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方式和心境的揣摩后,老厂房有了一种不同于西式LOFT的空灵与古朴。


\

  在设计之初,施继泉也有尝试去寻求专业设计师的帮助,但无论是空间的布局还是细节的设计,不了解茶这个行业和宋聘历史文化的人,做出来的效果,总让施继泉觉得少了些什么。最后他决定自己动手。

\

  在细节上,施继泉也费尽心思。比如进门处的万字纹、柿子树、青石板……这些考究的元素堆积在一起,其实寓意为“万事如意”。而一般人,往往不会深究。

\

  空间布局上,有品茗习茶的茶室、有教授琴、书、花、画各学科的教学室,还有用于名师授业解惑的讲堂,而挑高很高的中央大厅还可以成为各种艺术展览、音乐会、文化活动的场地。

\

  茶书院的陈列室除了展示宋聘号系列的普洱茶,还间杂陈列从唐至现代的各类珍品茶器,你可以从中洞悉中国茶器的源流与变革。

   一家文化生活馆

   东南亚格调的中式混搭

  地理坐标:浙江省温岭市横湖中路233-235号

  事实上,这是一个还没有完全完工投入使用,就被茶语网编辑从万能的朋友圈发掘出来的茶空间。

  因为未来茶空间的产品售卖,多是以普洱茶为主,而普洱茶的产地云南也有很多与东南亚风格融会贯通之处,于是当设计师一提出用东南亚风与中国风做组合,就让正在苦恼中式元素多得有些沉闷的汪巧眼前一亮。

  打破常规,让空间少些庄重多些轻松,这正是茶空间主人汪巧想要的。

\
\

  纯中国式的古朴用材,在巨大廊柱框架支撑下,再加上家具、用光、插花等跳跃色彩的点缀,以及吸收的东南亚建筑的近水习性……中式风格的厚重竟也有了丝热带雨林的浪漫。

\
\

  空间所用的木头几乎都做了做旧处理,而泥墙、青瓦、青砖杂糅出的墙壁,使用了现代的处理手法,兼顾古朴的同时,又充满了新意。

\
\

  在家具的使用上,绝大多数还是纯中式的、“往回收”的,只是间或插入一个色彩跳跃的,略有后现代风格的单品,对既成的氛围,做出一种“重组”和“打破”。

\
\

  传统花道艺术的现代表达,是每个独立空间必不可少的元素。信手拈来、却又独具匠心,也让每一个房间都因而生发出不一样的气韵。

   彝山兰若

   灵山碧水边的东方禅境

  地理坐标:武夷山景区兰汤十八号

  如何能恰到好处地融合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,以及独特的茶文化,做出一个与周边环境无缝连接,却又能为人的生活起居服务的茶空间,是彝山兰若创始人王开心最初的构想。

  四五个月之后,在与设计师、艺术家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,位于武夷山景区大王峰下、兰汤桥旁的这个幽静的度假空间——彝山兰若悄然出世。

\
\

  “彝山”取自古代武夷山也做“武彝山”的说法。兰若,即“阿兰若”,这是一个佛教名词,其中“若”念rě,原意是森林,引申为“寂静/空闲/远离处”提供给修行之人居住的房子。

\
\

  做人与自然的沟通与连接,是彝山兰若的初衷。因此,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把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,用材上大量地使用了玻璃墙的设计。

\
\

  有人说彝山兰若的风格是日式、和风,王开心则更愿意用现代东方美学来形容。包括这里陈列的器物、悬挂的文人画,廊道旁的建盏池,更多的是与宋代文人的气息相通。

\
\

  除了茶书房与茶教室,可以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场地。彝山兰若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还是私人度假酒店。8间榻榻米布置的客房,雅致清爽,且都设置有电动升降茶桌,让居住者随时随地都可精心品茗,享受惬意时光。

   欢喜茶馆

   一个老四合院的现代生命

  地理坐标:杭州上城区虎玉路大资褔庙前91号

  欢喜,是姚琼和几个爱茶的朋友想要寄情于山水的一点文人情怀,所最终促成的一个茶馆。

  太爱西湖了,却又想撇开西湖现在的喧嚣,她们最终找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四合院。地方在西湖和钱塘江之间,凤凰山脚下,北面又是南宋皇城的遗迹,无论是与自然、还是都市,都是最适中距离。

  而保留这个小院原有基本面貌和滋味的同时,却又能有点创新和现代的感觉,是欢喜改造翻新的出发点。

\
\

  “欢喜”,一个佛教用语,也是杭州方言中常见的一个词汇,这个僧与俗共同的用语,带着点普世的价值,也在口头传播上有了很大的便利。

\
\

  内院采用了大量的落地玻璃幕墙,让室内外景观融为一体,也解决了深宅内院最常见的采光问题。而在天井的四周,也人造了一条回环的小溪,水和鱼可以绕着石板间的缝隙来回的流动。而在下雨天,从屋檐滴下的一帘水幕更是平添了许多雅趣。

\
\

  小院中庭设计了一个全玻璃的小包间,看出去,四面皆景。

\

  落地玻璃幕墙虽然现代时尚,但缺乏隐私性,参照中国传统的“照壁”设计,室内挂竹帘,并在竹帘与玻璃之间放置摆件,制造景深感与房间的层次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丫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